毕业照,当时很意外地拍到了人生照片。
阳光正好,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文|圆月
编辑|圆月
图|陈丽旬
我的父母都是警察。从小我就觉得他们抓贼办案的样子特别酷。那时过年社会还比较动乱,我爸会在路上突然把我们放下,然后开车去追贼,可能这是从小对我的一种熏陶。于是我特别想成为一名能够拯救世界的侠女,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就想报考广警,但由于一些原因没有成功,于是就改报了医学的专业。
实习时会在半夜突然被叫去做急诊手术,一个人走进空荡荡的手术室、换手术服、洗手、前面的一道道门依次打开,自己一个人要去迎接挑战了。那种感觉就和小时候想成为拯救世界的侠女重叠了,有一种很奇怪的使命感。所以我觉得学医这个专业其实还挺不错的,我也挺喜欢这个职业。虽然这个行业真的很累,但有时候参与急救之类的工作,我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有时候大家都明白不一定会成功。但每个人都在拼命。比如之前抢救过一对 20 周的双胞胎,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每个人都在努力。当时,产科医生在手术台上忙碌,新生儿科的医生在抢救台下准备,清洁工阿姨也跑上跑下,辅助科室的医生推着检查机器风风火火地冲进产房。哪怕希望渺茫。只要生命还有一丝可能,我们就不会放弃。
大学和好朋友们的合影
医学这条路并不容易,尤其是儿科医生,很多人都不愿意选择这个方向。但我愿意去做那个第一个做的人。因为我相信,有些东西如果没有人愿意去做,那就没有人会去做了。我愿意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尽我所能。
大二时,我通过一次讲座了解到了蓝信封书信活动。这个项目通过一对一与乡村孩子写信的方式,给予他们陪伴和支持。我对书信这种形式本身就非常感兴趣,再加上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我的第一个通信对象是一个来自山区的男孩。他跟我分享了很多关于他失恋和女朋友的事情,甚至还问我是否应该继续读书。他的信任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更加意识到,这些孩子们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第二个通信对象则完全不同,他生活条件较好,对未来充满热忱,梦想着从政当个好官。他的自信和抱负让我感到惊讶,也让我看到了乡村孩子们的多样性和潜力。或许别人会认为他很中二,会觉得这个人有点奇怪。但我想如果现在慢慢给他打气,也许他也会越来越自信,对自己要走的道路也会有越来越清晰的认知。
在通信过程中,我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活动可能也会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更走近他们了。因为我本身就是一名儿科医生。有时候大人看小孩或者医生看病人,中间会有一道隔阂,而像这种书信的沟通,又保持一点神秘感,会让我更想去认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活动。
就像我的通信弟弟一开始写信问我怎么讨女孩子欢心,我就会回想:我初中的时候在干嘛呢?借着信件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去回顾自己在这个年龄段是否也有过为小事高兴、烦恼的经历。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孩子们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跟别人的想法不同不代表你是错的。除了那些大是大非之外,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接纳自己。没有标准的道路,活成任何的一种样子,其实都是可以的。健康快乐,其实就够了。
也很欢迎,同为蓝信封志愿者的你,一起来分享自己的专业、职业故事,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
发布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