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声“流血”三闯港股IPO,3年亏了12亿 | BUG

文 | 新浪科技 罗宁

近日,号称国内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知声)更新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34.840, 0.14, 0.40%)和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这是该公司“历经坎坷”之后第三次递交香港上市申请。此前,其先后经历智能语音方案、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综合服务商等多次业务转变。

与“上市坎坷”相呼应的是其业绩数据。根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云知声营收从6.01亿元增至9.39亿元,但盈利能力始终未能突破瓶颈,三年净亏损分别为3.75亿元、3.76亿元、4.54亿元,累计亏损超12亿元。

在同一赛道上,云知声还在面临科大讯飞(48.240, 0.19, 0.40%)等巨头的激烈竞争。在行业专家看来,如今国内AI大模型百模大战“战火猛烈”,云知声在竞争中优势并不明显,较难脱颖而出。

营收增长难掩亏损泥潭,三年净亏超12亿

云知声的资本市场之旅充满波折。自2020年首次冲击科创板未果后, 该公司于2023年转战港股,历经两次递表但均未成功。如今,随着大模型浪潮云知声再次寻求上市,但在财务表现与盈利前景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招股书显示,云知声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01亿元、7.27亿元、9.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毛利分别为2.39亿元、2.95亿元、3.64亿元。但盈利能力始终未能突破瓶颈:三年净亏损分别为3.75亿元、3.76亿元、4.54亿元,累计亏损超12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虽从2022年的1.83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1.68亿元,但亏损率仍高达17.9%。

从招股书中看出,连续多年高额的研发投入是云知声亏损主因。2022年—2024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2.87亿元、2.86亿元、3.7亿元,占营收比重维持在30%~40%区间。尽管2023年推出山海大模型并宣称通用能力接近GPT-4水平,但其商业化进展缓慢,截至2023年底,大模型相关收入仅1670万元,占当年总营收的比例约2.3%。此外,销售及营销开支也在逐年增长并呈扩大趋势,2022年—2024年,该部分支出分别为4608万元、5881万元、7070万元。

除亏损外,云知声的现金流状况亦不容乐观。2022—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分别为1.66亿元、2.84亿元、3.19亿元,主要因应收账款持续攀升。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到283天,折射出对下游议价能力的不足。云知声提到,“我们的客户主要包括物联及医疗服务行业中AI解决方案的终端用户及系统集成商”,而在客户集中度方面,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虽从2022年的30.8%降至2024年的26.7%,但受到地产下行影响,最大客户世茂集团的回款周期仍对资金链构成压力,云知声提到“我们密切监察应收世茂集团的贸易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并将继续进行收款。”

经历多次业务转型,科大讯飞曾公开Diss

云知声在业务上的多次转型曾给外界以“不专注”的印象。自2012年成立以来,这家公司已经经历了智能语音方案、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综合服务商等多次业务转变,如今则以AGI作为重点发力。

不断变换标签的云知声尽管获得了不少外界关注,但也受到了业内的质疑,最为外界熟知的一次便是2020年,在云知声冲刺科创板“AI语音第一股”时,因其招股书称“语音病历市场占有率高达70%”被科大讯飞质疑。科大讯飞当时回应称:“科大讯飞在医疗领域的智能语音应用,无论是在深度、广度还是营收规模上,均远超云知声。云知声在其招股说明书中表述的其在医疗市场占有率70%的表述,严重与事实不符。”而在最新提交的港股招股书中,70%这一相关数据已经被删除。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云知声的未来看点在于山海大模型的落地能力。目前,其医疗场景应用已覆盖166家客户,生活场景客户增至411家,典型案例包括北京友谊医院病历系统与深圳地铁语音售票项目。但大模型的商业化仍需突破技术壁垒并赢得客户信任,并且如今在同赛道上,云知声要面对科大讯飞、百川智能等对手的激烈竞争。

例如,在AI大模型“上车”的这一领域,云知声已经有所布局。根据招股书及官网信息,云知声的车载产品以交互式AI能力作为核心,成为传统汽车智能化升级的一部分,云知声表示,目前已经为知名汽车制造商提供一站式交互式互动解决方案。但行业“内卷”的挑战也同样严峻,前不久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李展眉就表示,“在过去一年中,包括讯飞,包括其他的友商,实话说都是在往里砸钱,甚至有一些友商在某些项目中给出了免费的价码,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不赚钱的。”此话实际上说明AI大模型上车的行业竞争烈度。

此外,作为云知声招股书中提及的重点,其在医疗领域也面临讯飞医疗、百川智能等企业的竞争,此前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曾多次提到,“医疗是大模型皇冠上的明珠。任何一个AI技术在医疗上都有用武之地”,而百川智能也是行业中累计融资超50亿元的巨头,在业内人士看来,不论是在人才、算力还是数据等方面,讯飞、百川等竞争对手的储备相较于云知声都会具有更大优势。

专家:边缘化的算法公司,很难脱颖而出

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新浪科技表示,国内AI大模型百模大战,边缘化的算法公司很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也很难战胜头部的AI,AI听上去高大上,但随着国内搞AI的企业越来越多,同质化竞争将会出现。

行业分析师张书乐认为,云知声总在追逐AI风口,变换自己的赛道,从成立开始,这家公司经历了智能语音方案、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综合服务商等多次业务转变,最后在2020年代定位在人工智能语音服务,然而,无论是哪个赛道,由于其AI直到现在的落地场景都还不清晰,所谓智慧医疗所需要借助的语音辅助也不过如此,其业绩也因此而一直不好。

在他看来,AI产业虽然是风口,但是能否打开应用场景、是否具有落地价值才是AI公司能否上市成功的关键。如果光有算法和“故事”,不足以支撑其IPO之路,资本市场更期待能够有实物存在的人工智能。这也是此前以“AI语音第一股”冲击上市却难以达成目标的原因所在。创新公司,需要在关注领域垂直深耕,结硬寨、打呆仗,没有场景突破,仅靠噱头和风口支撑,可能是云知声创业路上的“硬伤”。

上一篇:平安估值精选混合财报解读:份额缩水29.85%,净资产下滑22.84%,净利润446万管理费110万
下一篇:北交所IPO审核加速 “小巨人”鼎佳精密上会日期敲定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